当前路径 首页 > 资源讲述 > 生物多样

《神农架国家公园本底资源调查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4-01-12    来源:神农架国家公园
 2022年5月13日-9月16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程序,确定了《神农架国家公园本底资源综合调查项目》全部15个课题的成交(中标)单位、成交(中标)金额。15个合同成交(中标)总金额为2715.2856万元。2022年9-10月,完成全部15个课题共计814.59万元的拨付工作。
  2022年10月,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召开了本底资源综合调查项目启动会和实施方案论证会。本底项目13个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省林业局有关领导,巴东金丝猴、堵河源、十八里长峡、三峡万朝山保护区等涉关保护区的领导同志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特邀阮向东、蒋志刚、王瑞江、汪小凡、朱兆泉等5位专家担任本次会议的项目咨询专家,从全球角度、国际视野、行业高度,为各子课题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会议宣读了“成立神农架国家公园本底资源调查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文件,15个课题组一一介绍了各自课题的实施方案,咨询专家现场对各课题进行了质询,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会议形成了《神农架国家公园本底资源综合调查项目启动会专题会议纪要》,标志着本底资源调查项目全面启动。
  2023年截至12月1日,项目管理办公室共为本底调查项目各课题组开具入区调查手续62批次,协助联系开具毗邻保护地入区调查手续40余批次,共计有800余人次进入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开展相关工作,累计工作时长约3000人天。共完成撰写论文初稿20余篇、研究报告初稿8份100余万字,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各1项;建立样方(样点)300余个,完成样线调查763条1000余公里,采集各类动植物、土壤、岩石等标本3万余号,拍摄各类物种照片、生境照片4万余张,收集DNA条形码样品400余份。
  共正式发表昆虫新种1种,即神农污波纹蛾;初步拟定真菌、地衣和高等维管植物疑似新种14种,后续有待进一步分子研究和形态学研究加以论证;维管植物发现湖北新记录属1个,即悬竹属;发现南川竹、多叶斑叶兰、新宁新木姜子等湖北新记录种12种;苔藓植物方面,共发现微凹耳叶苔、附生叉苔2种中国新记录种,暗色蛇苔、四齿藓、美孔木灵藓等46种湖北新记录种。此外,鸟类和昆虫各新增2种神农架新记录种,即岩燕、乌鹃、油蛉蛄和程氏网翅蝉。
  各课题组详细工作开展情况及有关进展总结如下:
  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兽类组共投入10名调查人员,系统整理了神农架国家公园兽类物种名录,由原来的122种,整合为140种、新增20种;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布置红外相机60台,系统收集了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区、万朝山、巴东金丝猴、十八里长峡、堵河源等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数据共43T,对红外相机数据进行了鉴定和初步分析。在堵河源、巴东金丝猴两保护区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小型鼠类调查,采集鼠类标本40多件,并将采集工具和采集方法教给当地巡护员,协助进行标本采集。
  二、昆明朱雀鸟类研究所承担的鸟类组共投入20名调查人员,开展了5轮调查,历时37天,覆盖了全部10km*10km公里网格,完成样点调查39个,样线调查78条约200 km。记录鸟种300余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二级保护鸟类46种,初步整理岩燕、乌鹃、白喉林鹟3种本地新记录种。拍摄各类照片3000余张。
  三、中国科学院动物所承担的两栖爬行动物组共投入11名研究人员,开展了4次两栖爬行动物调查,野外工作总时长约300人天;完成135条样线调查,总长度为153.28Km,采集标本442个,环境DNA(eDNA)样品64管,记录物种43种,完成论文初稿3篇。
  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的昆虫和蜘蛛组,组织23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115名调查人员完成200余条样线调查,投入研究时长累计600余人天,共采集昆虫和蜘蛛标本1200余种11000号,拍摄生态照片约3000张。发现1新种(神农污波纹蛾)和2新记录种(油蛉蛄、程氏网翅蝉),发表论文2篇,投稿论文1篇。
  五、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承担的水资源与水生生物组45名研究人员共调查了93个断面,已完成对香溪河、堵河、沿渡河和南河四大水系及其支流、水库和大九湖春、夏、秋三个季度的水资源量监测和水质取样分析,初步整理了湖泊、水库的面积和形状;划分了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时间节点;测量了流入、流出的水量以及水深、水温等理化数据的动态情况。
  采集鱼类52种(含疑似新种),新记录土著鱼类11种(包括4个荷马条鳅属疑似新种);共鉴定出水生植物31种,底栖动物190种,浮游动物117种,浮游植物137种,着生藻类25种。
  课题组共获得了881张照片、567份标本、22份视频、70条DNA条形码等成果,发表3篇论文、开发软件1个,申请专利1项。
  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承担的植被和植物监测网组21名研究人员投入工作时长约150人天,完成了50个20 m×60 m森林固定监测样地的建设和调查工作,清查挂牌木本植物共260种、17777 个植株,9340个分枝,在大九湖湿地完成设置3条4m×350m湿地生态系统固定监测样带,并新建了40个4m×4m固定监测样地。
  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承担的维管植物组共投入23名研究人员开展了6次植物野外调查工作,调查时长累计258小时,共采集2200号7600份植物标本,收集植物种子300余种,拍摄照片1.1万余张183G,涉及400多个调查网格,发现湖北省新记录属(悬竹属)1个、新记录种(南川竹、南川万寿竹、多叶斑叶兰等)12个以及7个疑似新种。完成发表论文2篇,投稿论文1篇。
  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承担的苔藓植物组6名调查研究人员共开展3次野外采集和调查工作,野外工作天数约500人天。调查范围包括26个网格约150条样线。共采集标本2160份,拍摄野外照片6000张。全部标本的采集信息和鉴定信息输录到数据库中。85%的标本鉴定到种级;初步鉴定结果共计71科,172属,384种,6亚种,8变种,1变型,其中中国新记录种2种(微凹耳叶苔、附生叉苔),湖北省新记录种46种(暗色蛇苔、背托苔、高领黄角苔、美孔木灵藓、纤齿卷叶藓等)。
  九、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承担的大型真菌和地衣组共投入10名研究人员,开展野外工作共30天,采集标本2040份,拍摄照片0.8万张,共鉴定出265个物种(大型真菌165种,地衣100种)初步拟定新种7个(神农架秃马勃、神农架黄白脆柄菇等),完成投稿论文2篇,超额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
  十、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承担的土壤组共组织土壤动物、土壤类型、土壤菌根多样性、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4个专项团队12名研究人员,结合植被监测网组建立的千家坪25公顷固定样地、官门山5公顷固定样地、60个沿海拔梯度分布样地开展了2次土壤及土壤动物调查,野外工作天数共300人天。
  采集土壤动物样品或标本7000余条或头,其中蚯蚓样本200余条、土壤线虫2000余条、土壤弹尾虫3000余头、蜱螨2000余头与少量陆生贝类,除蚯蚓外,共鉴定出3门3纲11目104属,建立54个土壤固定样地,累计采集土壤样品231份,土壤标准剖面样品34个,环刀样品110份和植被凋落物样品54份,标准化制作和数字化土壤动物标本200份,电子照片标本255张。
  十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担的地质地貌与自然景观组本年度主要对竹山县和竹溪县所属的十八里长峡、堵河源保护区以及两者邻近地区开展实地调查,考察面积为727.77km2,主要考察路线8条,共采集岩石标本40余块,获取近150处地质遗迹点与河流、地貌等景观的属性信息与空间分布信息,拍摄地质点及景观照片近1000余张,无人机航拍视频近40条,室内切制岩石薄片33块,镜下鉴定照片126张。
  十二、湖北经济学院承担的社会经济组组织15人,组成4个调查小组,分赴神农架、兴山、竹山、竹溪和巴东县等地实地调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完成神农架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收集与梳理,初步完成《神农架国家公园社会经济调查资料汇总》文稿约3万字,完成投稿论文3篇。
  十三、宜昌地质七队承担的大九湖湿地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组完成1:1万生态地质环境调查(湿地重点保护区30.6km2),一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其中大九湖境内一般调查区(79.4km2)开展1:5万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十堰竹山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境内(66km2)1:10万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查清大九湖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发现断层6处;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查清大九湖区域覆盖层厚度,其中,大九湖湖心区最大覆盖层厚度约81m,二号湖、三号湖、四号湖、七号湖附近的覆盖层厚度较厚,普遍在60m以上;通过第四系调查,查明大九湖沉积物质及成分,划分4个沉积旋回;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及地球物理勘探,发现4条地下渗漏通道,将大九湖划分为6个地下河系统;建立4个大九湖地下水监测站点,获取地下河出口流量、流速等水文参数;开展生态调查,查明大九湖湿地、水体、建设用地、耕地、草地以及林地6种土地资源分布类型;调查大九湖湿地分布的6种植物群落类型,对应了湿润到干旱生境特点,分别为湿生泥炭沼泽、湿生草本沼泽、半湿生退化沼泽、湿生-中生草甸、中生-旱生草甸、旱生草甸。
  十四、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承担的生态功能与服务评估组初步构建了包括4个服务类别,10个功能指标,20个评估指标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评估指标体系,收集整理了评估参数数据集及相关遥感解译工作,初步确定了调查方案指标,并已开展了同步监测。初步确定了包含生态系统连通性与破碎化、生态系统功能型组成、植被盖度/高度、特有性、独特性、叶面积指数、凋落物重量、光合作用活动(生长量)、需氧呼吸作用等在内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调查方案。完成了《自然保护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规范》初稿(2023-31-HBSF)。
  十五、武汉大学承担的生态系统调查与研究及资源信息采集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建设组共投入38名研究人员,一是完成了正射影像、生态系统类型和植被分布图制作方面,形成了生态系统类型分类图与植被类型初步分类结果;针对分类结果的验证,课题组开展了两次野外调查,根据野外调查结果与内业工作生成足量验证样本,对生态系统分类结果进行验证。二是制作了归一化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地表反照率、光合有效辐射和净初级生产力的长时序(2010-2020年)多期生态系统特征参数数据集;同时利用InVEST模型等方法,评估了土壤保持、固碳服务、水质净化等共5个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三是使用地基激光雷达和机载激光雷达对森林样地进行了数据采集工作,获取神农架国家公园重点林区的三维点云;基于点云数据提取重点区域单棵树、树干、树枝等空间结构信息并重建单木的三维模型,实现了重点区域乔木的全息数据库建立。四是完成了信息采集系统和资源展示系统的开发工作,实现了本底资源信息采集数字化,数据管理信息化。五是发表SCI论文2篇并已被接收,投稿论文1篇。(文\余辉亮 龙水枝)

  

版权归神农架国家公园所有电子邮箱:2673990569@qq.com综合执法大队举报电话:0719-3453368
地址: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楚林路36号安全须知  |  网站声明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鄂ICP备 18005077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