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履职能力第四期培训。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薛红以《自然保护地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授课,系统总结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成效,剖析现存问题,并谋划未来发展路径。局党政综合办主任刘荣平主持培训,全局领导干部职工参学。
薛红在授课中指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神农架国家公园通过整合多个保护地、创新管理体制,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协同推进。森林覆盖率从94.20%提升至96.11%,新发现动植物物种38种,旗舰物种金丝猴种群数量增至1618只。在管理机制上,打破“多头管理”壁垒,构建“管理局-管理处-管护中心”三级网格化体系,并依托“天空地人”智慧监管系统,实现921条巡护线路全覆盖,保护效率显著提升。此外,累计投入2亿元实施生态补偿,开发4000余个公益岗位,推动中药材种植、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有效促进社区共管与民生改善。
薛红表示,当前工作中仍存在部分人员责任意识不足、制度执行“宽松软”、跨部门协作效率待优化等问题。干部职工要增强专业能力,以创新思维破解保护难题。要围绕创建设立目标,完善管理体系与法规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力争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示范标杆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实践样板。
本次培训还设置了《聚智合力铸印项目申报》《神农架地质演化与地学价值》《神农架国家公园鸟兽多样性的红外相机调查与监测》等专题课程,由相关科室负责人结合业务实际授课,内容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
据悉,2025年神农架国家公园已集中开展四期干部教育培训,通过“领导上讲台+科室长授课”模式,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责任清单,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服务支点建设。
培训特别强调,当前正值汛期,各单位需加强巡护安全防范,排查隐患,统筹做好意识形态与维稳工作。
本次培训采用“主会场+线上腾讯会议”形式,覆盖局属各单位,确保学习全员参与、成效落地。(文\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