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首页 > 科研合作 > 成果展示

中国科学院专家系统解析巴山冷杉生态功能

发布日期:2025-11-05    来源: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团队再度深入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核心区域,针对关键高山树种巴山冷杉展开系统性生态调查。此次工作旨在精准揭示其生长特性与环境响应机制,为评估森林碳汇能力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关键科学数据。

  研究团队选取金猴岭、太子垭、神农顶等典型区域,综合运用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高枝剪叶片采样、生长锥年轮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巴山冷杉的树木结构、功能性状及生物量积累进行了多维度观测。据了解,这是该团队在前期建立长期监测样地基础上的深化研究,标志着对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的观测进入系统化、标准化新阶段。

  “我们通过无人机激光雷达获取树木三维形态,结合叶片性状测量与年轮数据交叉验证,构建从微观生理到宏观生长的综合分析框架。”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硕士研究生唐必超在调研现场介绍。这种“天空地”一体化的技术路径,显著提升了生态参数采集的精度与效率,为模型构建与机理挖掘奠定了坚实基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库,其固碳能力直接影响全球碳循环进程。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研究员姜庆虎指出:“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为生物量,而这一过程受到气候、土壤及物种间竞争的复杂调控。”巴山冷杉作为对气候变暖极为敏感的高山林线树种,其生长动态被视为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因此,解析其生物量积累如何受海拔梯度、邻体竞争等环境因子影响,具有突出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森林碳汇功能的影响已成为国际生态学前沿议题。姜庆虎补充道:“我们重点关注不同海拔冷杉群落的结构特征与功能差异,从树木年轮宽度、叶片功能性状等多角度切入,力图揭示环境驱动生物量累积的内在机制。”

  据悉,本次专题调研的成果预期将在两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为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及区域碳增汇潜力评估提供定量化依据;另一方面,巴山冷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研究,将为全球同类高山敏感树种的适应机制研究与保护策略制定提供重要案例参考。(文\杜华)

版权归神农架国家公园所有电子邮箱:2673990569@qq.com综合执法大队举报电话:0719-3453368
地址: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楚林路36号安全须知  |  网站声明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鄂ICP备 18005077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