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农架国家公园老君山这片土地上,有几位可敬可爱的老师,他们就是老君山管护中心的巡护员们。似夜空熠熠生辉的星辰,他们以无私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在生态保护领域探索的漫漫征途。我有幸跟着他们学习月余,时间虽短,收获颇丰,感悟良多,他们身体力行的教诲让我终生受益。
初逢:打破“坐班”幻想,开启巡护征程
记得学习交流会上老君山管护中心负责人饶龙那掷地有声的话语:“年轻人到我们那可没有坐办公室的时间。”起初,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觉得不过是工作性质的特殊描述罢了。然而,当亲身经历那一个月的巡护生活之后,我才深刻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意和沉甸甸的分量。它蕴含的是一个巡护员肩上的责任、思想上的操守和行动上的担当。
每天,当第一缕曙光划破天际时,我们便踏上巡护之路;直到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时,我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归来。有时我们在静谧的深夜里沿河巡护,大多数人已经沉浸在梦乡,我们的巡河路还在延伸。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唯有走出办公室的舒适圈,走进群山的怀抱,亲身感受大山的神秘与魅力,才能真正读懂巡护员这份职业的内涵与担当。
践行:以四“用”为笔,绘就生态画卷
用脚丈量,踏出责任担当之路
老君山的巡护之路,是充满挑战与艰辛的冒险之路。山路崎岖,犹如条条蜿蜒的巨龙,盘踞在山间。荆棘丛生,那尖锐的刺,如同无情的卫士,时刻准备划破我们的衣衫。每走一步,我们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被那隐藏在草丛中的荆棘所伤。泥泞湿滑,脚下的土地仿佛被施了魔法,变得松软易塌,稍有不慎,便会摔倒,弄得一身泥水。
老师们总是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最前面,沉稳而有力,仿佛无畏的勇士,引领我穿越重重困难。他们不仅是勇敢的开拓者,更是知识渊博的讲解员。前行途中,他们向我们介绍沿途的植被,如数家珍。
“看,那株就是十大功劳,现正是它的花期,花朵较小,由多个簇生在一起,花瓣成长圆形,放眼望去,一串串金黄色花朵,在枝头摇曳,十分养眼,它浑身都是宝可入药,通常也作为园林景观植物观赏,非常符合它这功劳满满的名字,姜林老师半开玩笑的说”。他又指着另一株植物说:“这是红豆杉,它的木材优良,树皮能提取紫杉醇,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不过,它也是濒危物种,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途中,他们还会仔细观察动物留下的踪迹。从一堆不明动物的粪便、形状模糊的脚印中,分析动物的行为习性和活动规律,以及它们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微妙平衡。每发现一处野生动物的活动痕迹,老师们都会停下匆忙的脚步,蹲下身来,仔细观察辨认。他们的眼神专注而敏锐,仿佛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他们告诉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痕迹,实则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密码”。通过解读这些“密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状态,为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提供有力依据。他们用双脚丈量着老君山的每一寸土地,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态保护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的沉甸甸的责任。
用手记录,书写科学严谨篇章
在生态保护领域,科学严谨的记录是保障工作质量,维护生态安全的核心环节,老师们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他们手把手地教我如何使用各种监测设备,从PDA使用到简单的巡护报告撰写,从生物监测记录到红外相机安装选址,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晰透彻。
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我首次独立操作PDA时,因此前看过老师的操作,也接受过指导,我便想当然地认为这设备和摆弄手机差不多,自己定能轻松驾驭。于是,未经老师的检查确认,我便匆匆跟着老师们出发。
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途中,当我查看PDA任务界面时,我们的位置在界面上始终纹丝未动。那一刻,我满心茫然,有点不知所措。慌乱之中,我赶忙向一同外出的刘鲲老师求助。刘鲲老师对PDA的使用早已驾轻就熟,他接过设备,只是稍作查看,便精准地指出了问题所在:“你这PDA没打开定位和专网,所以根本无法实时定位路线。”随后,他一边操作一边耐心讲解,当界面刷新,位置开始正常变动时,我心中的石头才终于落地。
这次小小的意外,如同一记警钟,在我心中久久回荡。我深刻意识到,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哪怕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操作,都容不得丝毫的疏忽与马虎。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进展与结果。后来跟随老师们去安装新型智能实时传输红外相机时,从安装地选择要兼顾地形、是否有信号、附近是否有生物活动轨迹,到安装前相机调摄,安装后拍摄角度选择等我都跟在老师们后面细细观察,跟着饶龙老师不断调整相机角度与位置,又跟着王峰老师学习通过手机里监控平台实时查看相机影像拍摄效果,安装后又及时填写布设点位生境表,反复确认每一个细节,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我不断向老师们请教,他们也总是倾囊相授,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我。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如同茁壮成长的树苗,学到了真正实用、能让我受益终身的技能。
老师们还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记录绝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它是生态保护的行动指南,是指引我们在生态保护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明灯。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学会并精通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下以及未来生态保护领域不可或缺的发展方向。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先进的技术,我们才能更好地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用口宣传,传递生态和谐理念
生态保护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就像一座坚固的大厦需要众多坚实的支柱来支撑。老师们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带着我们走进老君山的每一家农户,用朴实的语言向乡亲们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每一片土地上。
犹记得一次在岱家山的经历,当时正值搬苞谷的时节,我们在安装红外相机前,到村里了解周围的生物活动情况。来到农户门口时,他们正在撕苞谷皮,其中一个老师向华顺手就蹲在苞谷堆前拿起苞谷就开撕,自然而然地,他就与乡亲们聊起天来:“庄稼长势怎么样啊,看这苞谷长得很大很饱满呢,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乡亲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那笑容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待。
“有没有动物跑来破坏庄稼,受损情况怎么样?要是有什么损失,我们可以帮你们想想办法。”向华老师关切地问道。乡亲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诉说着动物与庄稼之间的故事。话题顺嘴就聊到了我们日常宣传关注的问题,如兽灾保险、防汛安全、森林防火条例等。
老师们用沾着泥土气息的乡音,与乡亲们拉家常、聊收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生态保护的理念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他们用嘴宣传,让政策条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与乡亲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温暖关怀,让生态保护的种子在乡间田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用眼观察,洞察隐患先机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饶龙老师说的,“我们巡护可不是为了一件事,而是要做所有的事”。每天巡护,若我幸运地坐在靠河的一边,同行的老师总会轻声提醒:“注意河道。”这看似简单的叮嘱,实则是老师们对巡护工作细致入微的体现。而他们自己,也并未有片刻的懈怠,目光如炬,观察着道路及四周的一切。
说是去社区宣传,可这仅仅是行程的一部分。顺道安装红外相机,就如同在山林间布下了一双双智慧的眼睛,默默记录着野生动物的踪迹,为生态研究提供珍贵的数据;发现河道有情况,便毫不犹豫地开展河道巡查,查看水质、水流以及周边生态状况,确保河道的生态平衡;遇到变压器有遮挡,立刻动手清理,消除安全隐患,保障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
每一次出门,老师们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做所有的事”。他们不局限于单一的任务,而是将巡护工作视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着老君山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设施。从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时发现非法捕猎、乱砍滥伐等行为,确保生态安全。那隐藏在山林中的捕猎陷阱,那被砍伐的树木留下的伤口,都逃不过他们锐利的目光。他们就像森林的守护者,时刻警惕着任何可能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到关注六类人员和线路遮挡隐患,及时排查潜在隐患,维护安全。这种全能担当,源于他们对老君山生态安全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责任感。他们知道,只有将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才能为老君山的生态保护筑牢坚实的防线。
正是因为他们用眼观察,洞察隐患先机,老君山的生态安全才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他们就像森林的守护者,时刻警惕着任何可能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在他们的守护下,老君山的山林更加郁郁葱葱,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滋养着周边的土地和生物。
传承:以爱为帆,守护绿水青山
在老君山管护中心,这群可爱的老师以山水为书,传道受业解惑。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态保护的使命和担当,让我们在这片山水之间,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坚定了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的决心。
在他们的影响下,我逐渐学会了用心去感受老君山的一切。那山间的清风,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诉说着生命的故事;那潺潺的溪流,如同灵动的音符,奏响着生态的乐章;那茂密的森林,是生命的摇篮,孕育着无数的希望。将这份对生态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融入到我的行动中,成为守护这片绿水青山的强大动力。
他们让我明白,生态保护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更是为了让我们和后代能够继续欣赏到这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我将以他们为榜样,像他们一样,用脚丈量大地,用手记录数据,用口宣传理念,用眼观察隐患。我们将继续前行,为老君山的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片美丽的山水永远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师者之光在生态保护的道路上永远闪耀,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守护这人间的一片净土。
生态保护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我想我们不仅要自己坚守,更要将这份责任和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让生态保护的理念在全社会生根发芽,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文\向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