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首页 > 保护行动 > 巡护记事

脚下有泥土 肩上有担当——老君山管护中心跟班学习工作体会

发布日期:2025-08-13    来源: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

  根据《老君山管理处人员交流学习方案》,我被安排到老君山管护中心跟班学习。作为一名初涉生态保护前沿的年轻人,此次在老君山管护中心的跟班学习,是一场对“责任”的深刻丈量。深入基层的四十余天,山风野径教我读懂了大山的语言,社区巷陌让我触到了民心的温度——每一寸跋涉过的土地,都化作灵魂深处沉甸甸的养分,让我真正体悟何为“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

心贴群众,方解“经”字真谛

  初入社区宣传时,怀揣着《森林防火条例》《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等法规文本,以为凭借专业术语便足以传递理念。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清醒的一课:在背靠青山的卢院,乡亲们最牵挂的是柴草堆旁的隐患;依傍九冲河的西沟居民,心头萦绕的是禁渔与生计的平衡。一次次入户交流,从兽灾保险聊到田里收成,从夏季防汛说到冬季防火,才恍然明白:所谓“经”,是心与心的共鸣,而非单向灌输。唯有放下身段,用沾着泥土气息的乡音讲述关切,政策条文才能真正“入耳入心”,在烟火日常里扎根生长。

山野为书,汗水淬炼意志

  八里垭至羊场的那次巡护,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呼吸急促。脚下哪里是路?分明是野生动物踏出的险峻兽径。陡峭之处碎石松动,每一步都是对体能与意志的极限试探。我们彼此呼应,前方伙伴挥镰开道不忘回头提醒,后方紧盯碎石声声警示。汗水浸透衣衫,紧攥藤蔓的掌心勒痕深红,双腿灌铅般沉重……然而当野猪刨出的新鲜土坑、树干上清晰的黑熊蹭痕赫然入目,所有疲惫瞬间被发现的狂喜冲刷。亲手安装的两台红外相机,仿佛无声的承诺——这些汗水浇灌的足迹,终将化为物种监测图册上鲜活的一笔。山径无言,却以最严苛的方式教会我:守护的信念,唯有在攀爬中才能铸成。

清流如镜,韧劲滋养生态

  九冲河的水清得能映照灵魂。巡河途中,齐口裂腹鱼如银梭般在石缝间灵动穿行,大鲵笨拙的身影一闪即逝——它们都是这条“生态动脉”健康搏动的证据。可生态的脆弱也近在眼前:我前后劝返了十余名垂钓者,耐心讲解河流保护的意义。这看似重复琐碎的巡查,却如滴水穿石——正是无数个这样“简单”的坚持,让九冲河得以清流不息,珍稀生灵得以自在繁衍。清澈的河水让我懂得:生态守护,既需雷霆万钧的决心,也需细水长流的韧劲;每一次看似微小的劝阻与坚持,都是对生命网络不可或缺的修补。

琐碎筑基,磨砺方见真章

  管护中心的工作,如同精密的生态齿轮:生物监测时,PDA录入的名称、坡位、经纬度、生境信息乃至叶面果实的清晰影像,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使后续分析失缺根基;月度总结更需将琐碎数据逻辑化,让沉默的数字为生态说话。这段经历彻底击碎了我对基层工作“粗放”的想象——生态守护,是科学精神与严谨态度的结晶,是无数个“有始有终”的细节堆叠起的不朽青山。

  老君山的云海林涛,已在我心中刻下永恒的印记。这青山所托付的,不仅是物种名录上的珍稀生灵,九冲河的清波,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图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记录者与守护者,我将继续扎根这绿色前沿:让双脚深陷泥土,让双肩担起青山之重,以笔为锄,以心为壤,为这苍翠大地倾注青春的光与热——我跋涉的足迹,终将成为草木年轮里最坚韧的一笔。(文\谭欣瑶)

版权归神农架国家公园所有电子邮箱:2673990569@qq.com综合执法大队举报电话:0719-3453368
地址: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楚林路36号安全须知  |  网站声明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鄂ICP备 18005077号-3
返回顶部